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常识

常识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英才学习1个月前 (02-16)常识66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生动形象。2.比拟:拟人,把物当作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

英才学习3个月前 (01-05)常识85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着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考常识

英才学习3个月前 (12-27)常识193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关雎》(关关雎鸠)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

英才学习6个月前 (10-13)常识102
1北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

初中语文重要文化常识分类

英才学习1年前 (2021-12-23)常识214
初中语文重要文化常识分类一、年龄称谓称谓年龄称谓年龄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而立三十岁齿龀、始龀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左右不惑四十岁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知天命五十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

各类常用词语、语句、常识

英才学习1年前 (2021-12-22)常识258
各类常用词语、语句、常识一、常用语句劝学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惜时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送别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传统节日习俗及常用节日

英才学习1年前 (2021-11-05)常识351
一、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①.年夜饭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年夜饭吃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新年贴...

春节

英才学习2年前 (2021-09-20)常识326
春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

国庆节

英才学习2年前 (2021-09-20)常识316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演变历史“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

中秋节

英才学习2年前 (2021-09-20)常识229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