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正文内容

最完整的语文答题技巧

英才学习5个月前 (12-13)语文162

最完整的语文答题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

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序、倒序、插序

6、描写角度:正面、侧面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由远到近(由近到远)10.描写方式:正面、反面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端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道理、对比、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语境义理解

一、指代义

代词的指代义: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那些"是远指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他”"她""它"人物)称代词。然后,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最后,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二、语境义答题步骤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

三、近义词(从意义、色彩、用法三方面分析)[意义]

轻重: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重点: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

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范围: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色彩]

感情色彩: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用法]

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语法功能:如"公然“在句中只能做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在句中

还可以做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1、内涵丰富的词语体现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2、联接词语对文章内容和要点有提示作用

3、指代性词语能确定相关内容的位置和范围

[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线索

2.提示写作手法

[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

1、记叙性文字中的动词、形容词、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2、议论性、说明性文字中的副词、介词和关联词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开头[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

总领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中间[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

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末尾[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结构方面]

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三、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首段:点明主旨、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点题、交代故事起因和原由中间:内容上起转换或一层入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尾段: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概括全文,深化主旨、引发思考


分析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一、开门见山

[作用]

1、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突出鲜明

2、总领全文

3、总起下文

4、行文不枝不蔓,干净利落

答题范式: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二、过渡

[作用]

1、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

2、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3、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答题范式:引出过渡文句,说明承上启下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三、卒章显志

[作用]

1、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

2、总结全文,使结构更完整

3、有强调之效

答题范式: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四、照应题目

[作用]

小紧扣中心写作、行文紧凑集中

2、反复点扣题目,强调中心

答题范式:找出点扣题目的句子,分析反复点题的好处与作用

五、首尾呼应

[作用]

1、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2、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答题范式:找出首尾呼应句,交代呼应内容、分析作用以及好处

六、前后呼应

[作用]

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

2、构思精巧,行文严密

答题范式:找出伏笔、应笔,分析作用好处

七、起承转合

[作用]

1、结构完整、清晰连贯

2、结构圆合严密、

答题范式: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概括题

一、概括段落大意

1、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自己此句展开,对于此类段落,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2、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这些,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

3、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门文的领起,有些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落或有下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

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

4、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

二、概括全文指

[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统领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小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词句鉴赏

一、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僻.条分缕析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感情

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

强批判性,有幽默感,

12、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

13、通感,化抽象为具象,突出特征,增强效果.调动读者多种感觉,引发联想、


物象:

[作用]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征,寄托作者的志趣追求[赏析方法]找出物象,一一举例分析其特征,归纳其象征意义象征形象:

[作用]形象而深刻的体现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理想或追求[赏析方法]找出象征体例析其特征,归纳其象征意义诗中有画:

[作用]凸显景物特征,构成画面抒发情感

[赏析方法]选取何景物,如何组织、描写,构成何种画面,抒发了何种情感

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叙述]

1、顺叙:能按某-顺序(时间,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2、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补充说明,使情节

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朵"

[议论、抒情]

1、叙后议论:点明文章主指,升华主题

2、夹叙夹议:熔多种表达方式于-炉,笔法灵活,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的表现办、感染力、


二、描写手法

1、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地点,煊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

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以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侧面描写:直接表现人(事)物;侧面烘托出人从(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7、工笔细描:精雕细刻.具体生动、


作品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作用]:是某-类型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家反映时代,凸显主题的工具

[赏析方法]:先总述典型性,然后逐一举例分析其个性特征,最后总说典型意义

意象[作用]:是景物和情意的结合体,既表现为客观事物,又含有主观情感或理念,是抒情达意的工具

[赏析方法]先找出物象景象,然后提出其中包含的情意,可进而概括意象特征、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4、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含蓄、感染力强

[人称]

1、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增强

文章的表达效果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有

拟人化作用、

二、表现手法象征:

[作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木感染力[答题]找准文本、指出象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作用联想: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

更生动感人

[答题]找到联想的两方面,分析其在丰富内容、表达情感,引发

共鸣的作用、对比:

[作用]反衬对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表现作者好恶褒

贬,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答题]找出对比双方、提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果衬托

[作用]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答题]指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作用用典:

[作用]用古人古事,借古讽今,含蓄委女婉表达情感;

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

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增强表现力和可读性、

[答题]指出用典之处,解释典故内容,分析用典意图,说明作用比兴:

[作用]比,形象生动;

兴,先言他物,托物抒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答题]指出比兴手法,说明动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虚实相生:

[作用]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感情,现实生活,抒

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发读者思考.

[答题]找出"实"的内容,分析与"虚的联结点,揣摩作者借助

"实"要表达的情感,先抑后扬: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波澜曲折,增强可读性[俗题]分析"抑"或"扬强调的是哪一点,揣摩其用意托物言志:

[作用]委婉曲折的表达情感,将抽象情感表达得生动且易理

解、

[答题]把握所托物的品性找出物与志的契合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特别声明:

本站属于公益性网站,纯粹个人原因(陪孩子学习便于查询和教授),网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学生和老师参考、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其他商业收费用途

如果网站内容能给你带来提升,那便是我经营此网站的初衷。网站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在此谢谢!

本站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针对本站原创内容,本站也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yc8.com.cn/wenzhang/202312/3537.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