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图一:水杯对桌面的压力,图二: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图三:图钉对墙壁的压力)。
(1)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图三:图钉对墙壁的压力)。把物体放在桌面上,如果物体不受其它力作用,则压力F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G。
(2)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压强: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1)压强是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其中:
压强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符号是Pa;
压力F的单位是牛,符号是N;
受力面积S(是两物体的接触部分),单位是米2,符号是m2。
1帕=1牛/米2
1Pa=1N/m2
3.压强的利用
(1)增大压强: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当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压力增大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运用:如图四:墙钉、斧头、安全锤都是增大压强的例子。
(2)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压力减小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运用:如图五:铁轨、履带式推土机、大象的脚掌都是减小压强的例子。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测量: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3.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相同高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液体压强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结论:
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在同一深度,各点的压强大小相等;深度增大,液体压强也随之增大;
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1)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下图所示)。
(2)连通器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气体压强
1.大气压强: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用P表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3.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1)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如图所示。
(2)结论:大气压P=760mmHg=76cmHg≈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
(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大气压变化规律: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如在海拔高的山上煮饭,煮不熟);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如用高压锅煮饭快)。
7.体积与压强: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流体:液体和气体。
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4.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
5.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特别声明:
本站属于公益性网站,纯粹个人原因(陪孩子学习便于查询和教授),网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学生和老师参考、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其他商业收费用途。
如果网站内容能给你带来提升,那便是我经营此网站的初衷。网站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在此谢谢!
本站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针对本站原创内容,本站也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