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二)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二)
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向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之一,该类问题通常考察以下几种类型:
1.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2.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4.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5.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6.角的存在性问题,7.面积存在性问题,8.线段存在性问题。
1-8可以查看后面链接:https://yc8.com.cn/wenzhang/202401/3847.html
9.正方形存在性问题,10.矩形、菱形存在性问题,11.45°角的存在性问题
(九)正方形存在性问题
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以BP为边在图示一侧作正方形BPMN,当顶点M或N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求出对应的点P坐标。
解法分析:正方形是最完美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把它放置在二次函数问题中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结合就会出现“斜直角”,而“斜直角”的处理方式通常为“改斜归正”,因此可以结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性去构造三角形全等。
当点M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可通过过点P作PM⊥直线x=1于点E,作PF⊥x轴于点F,构造△PME≌△PBF,进而利用点P坐标表示线段PE、PF建立等量,解方程可求点P坐标;
当点N落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可通过过点P作PF⊥x轴于点F,设对称轴交x轴于点G,构造△PBF≌△BNG,结合点B坐标及对称轴表示线段BG,进而根据PF=BG得出点P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点P横坐标即可。
具体解法如下:
(十)矩形、菱形存在性问题
解法分析:
类比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解法,解决问题时仍考虑分两类情况:定线段AC为边、定线段AC为对角线,由菱形的性质可知,菱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结合这一特性,可以考虑使用考虑“两圆”构图,准确做出图形,然后依据图形特征设计方案求解。
当AC为边时,考虑两圆构图,准确定位点P、Q位置,
然后做出对应菱形的形状,并根据图形特点设计求解方案。
当AC、AP为邻边时,过点P作PM⊥x轴于点M,构造直角三角形APM,设点P坐标表示AM、PM,并根据AP=AC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当AC、CP为邻边时,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知CQ⊥AP,AE=PE,利用直线垂直k值积为负倒数的关系求出直线CQ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得点E坐标,进而结合中点坐标可求点P坐标;
当AC为对角线时,利用“一线”的作图方式,准确确定点P、Q位置,利用直线垂直k值积为负倒数的关系由直线AC解析式求得直线PQ解析式,然后联立方程组求得点P坐标。
菱形存在性问题的这种解决思路,方法比较简单,需要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利用“两圆一线”构图,然后设计求解方案。
(十一)45°角存在性问题
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APC=45°,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法一分析:构造辅助圆法
通过审题可知45°角的顶点P是一个动点,所求∠APC的两边不固定,无法旋转构造三角形全等转移线段长。此时考虑以所求角的固定对边AC为斜边构造等腰直角△ACF,(需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默认点F就在对称轴上)
然后以点F为圆心,FA长为半径作圆,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可知,此时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必满足∠APC=45°。
此时,可考虑依托斜直角∠AFC“改斜归正”构造△AGF≌△FHC,
设CH长为a,则BH=a+a+1,根据BH=OC,求得a=1,进而求得点F坐标为(1,-1),然后可根据半径FP=FA求出点P坐标。
解法二分析:一线三等角法
通过审题结合∠APC=45°的特殊性,可考虑以点A到对称轴的垂线段AE为直角边和以点C到对称轴的垂线段CG为直角边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在对称轴上有∠APC=∠AFP=∠CHP=45°,可根据一线三等角模型得到△PAF∽△CPH,
进而得出比例式AF:PH=FP:CH,然后只需设点P坐标并分别表示线段AF、PH、FP、CH长,通过比例式建立方程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点P坐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特别声明:
本站属于公益性网站,纯粹个人原因(陪孩子学习便于查询和教授),网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学生和老师参考、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其他商业收费用途。
如果网站内容能给你带来提升,那便是我经营此网站的初衷。网站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在此谢谢!
本站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针对本站原创内容,本站也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