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余定理
同余定理
一、定义
同余定理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
设m是非零整数,如果两个整数a和b满足a-b能够被m整除,即m|(a-b),则称整数a与b对模m同余,记作a≡b(mod m)。
用另外一种更直观的方法解释就是:
两个整数a、b,若它们除以整数m所得的余数相等,则称a与b对于模m同余或a同余于b模m。
对模m同余是整数的一个等价关系。
若a-b不能够被m整除,则称a和b模m不同余,记作a≠b( mod m)。
二、性质
1.反身性:a≡a (mod m);
2.对称性:若a≡b(mod m),则b≡a (mod m);
3.传递性:若a≡b(mod m),b≡c(mod m),则a≡c(mod m);
4.同余式
(1)同余式相加:若a≡b(mod m),c≡d(mod m),则a± c≡b±d(mod m)。
(2)同余式相乘:若a≡b(mod m),c≡d(mod m),则ac≡bd(mod m)。
以上两个也就是线性运算。
(3)若 ac≡bc( mod m),则a≡b(mod(m/(c,m))。
特别地,当(c,m) =1时有a≡b( mod m)。
(4)若a≡b ( mod m),d|m,则a≡b( mod d)。
(5)若a≡b ( mod m),d≠0,则 da≡db ( mod dm);反之亦然。
(6)若a≡b( mod m),(1≤i≤n),则a≡b(mod{m1,⋯,mn});反之亦然。
5.线性运算: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那么
(1)a ± c ≡ b ± d (mod m);
(2)a * c ≡ b * d (mod m)。
6.除法:
若ac≡bc(mod m),则a≡b(mod(m/(c,m))。
特别地,当(c,m) =1时有a≡b(mod m)。
7.幂运算:
如果a≡b(mod m),那么an≡bn(mod m) ;
8.若a≡b(mod m),n=m,则a≡b(mod n)。
三、相关定理
1.费马小定理:
若p为质数,则ap≡a(mod p) 即ap-1≡1(mod p) (但是当p|a时不等价)。
2.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
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特别声明:
本站属于公益性网站,纯粹个人原因(陪孩子学习便于查询和教授),网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学生和老师参考、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其他商业收费用途。
如果网站内容能给你带来提升,那便是我经营此网站的初衷。网站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在此谢谢!
本站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针对本站原创内容,本站也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